What is Theory of Constraints (TOC)?
Alan Barnard版权所有
授权翻译与刊登
组织或企业的领导与管理人致力于永续经营,期望建立百年基业的坚强基础,即是不仅继续改进绩效与保持稳定性,还要提升所有利害关系人的价值利益,而同时不会耗尽资源与没有重大风险。
然而,如有足够的资源与资金,总有可能改进组织每一部份,即使是最大规模与最兴旺的组织,为了使组织进步,能投入改变的可用资源与时间还是有限。
还有,为了成为百年组织,管理者怎么知道该何时及该在哪里,投入组织的宝贵资源,包含管理者自己的时间?
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管理者需要一套可靠的方法/机制,来区别可改进的许多组件(程序、政策、技能、产能),与少数必须改善的组件,以利组织于现在和未来达成更多的目标单位(goal units)。
每次工作表现上的改进和给予利害关系人的价值,是组织改变(change)的结果。但是,并非每次的组织改变会提升工作表现与价值。
事实上,研究报告显示为了提升组织,大多数的改变提案(一般是60-80%)来自管理者及组织拥有人,如无法于”利润上”得到可衡量的改进结果,这些改变提案有相当大的百分比实际上反而伤害到组织。这样的统计现象可见于各种型式的改变提案,含组织并购、推出新产品或服务、建设新信息系统、新奖励措施,及组织改革计划。
如此低的成功率,难怪大多数组织中抗拒新改革的氛围相当高,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组织拥有人有许多质疑,以致于大多数的改革并未得到十足的关注,及/或所需的资源。
问题的起因(主要因素)
组织本来就复杂,还是未利用固有的简单性呢(the inherent simplicity)?
一般而言,对于造成组织内改善提案之低成功率的基本起因,有两种相反的看法。第一种看法与认为组织是相当复杂有关,具有高程度的不确定性。以致于难以指出造成低绩效表现之底层的根本因素,或成功的必要条件,难以预测一种改变对于组织整体表现的影响力。那些持有这种看法的管理者,主要会专注于降低复杂度或不确定性,藉由将组织或问题分解成较简单的较小部分(如此一来因果关系更清楚/确定),接着是改善或优化每个小部分。这里的思想假设是,『这些小部分或局部改进的总和就等于组织整体的改进』。就是说,假设『更多总是更好。』(每个部分的更好表现及更多提案总是会更好。)
第二种看法认为所有复杂系统(像是组织)受到固有简单性的支配,即是主要问题/低工作表现是由很少的基本因素所造成(柏拉图原理)-- 系统中的杠杆点(leverage points)。这个理论认为为了支持目前赢赢赢(win-win-win)目标单位,一个系统的改进表现不等于所有局部改善的总和,而只是那些少数组件未能达”足够好(good enough)”的表现,造成整体的不良结果。
第二种看法(基于一种全面的方式)认为以相同的思维来看,任何链条强度受限于最弱一环的强度,任何组织的表现受限于”系统限制”的表现(组织中最弱的一环)。改进任何非最弱的一环无法有效改进组织,而改善最弱的一环总是得到组织整体改善的结果。
这种全面的作法也认为人会拒绝改变,是当对他们或利害关系人而言,改变是一种”输”,也是组织中利害关系人间的一种赢-输,总是会恶化成一种输-输。确保改变对所有利害关系人而言是种赢,这是转变拒绝改变的关键,转变成主动贡献及愿意承担并实施有效的改变。
需要一种全面聚焦的程序
我们怎么知道在哪里聚焦我们的改善努力呢?
在一九八○年代,一位以色列物理学家,亚力 高德拉特博士(Dr. Eli Goldratt),开始应用自然科学的思维与方法,于管理及改善组织的”人文”科学。他领悟到组织的表现受限于系统限制(system constraint),最弱的一环,而如此领悟能提供必要的聚焦机制,令各管理层级在他们的职责内,能在许多组件中区别那些是必须改善的少数,以帮助组织为所有的利害关系人,达成更多的目标单位。
这个聚焦程序应该促使组织的每个部分,能不仅指出必须在什么部分开始做,以对整体组织改善有贡献,而且(更重要的)必须停止做哪些部分,那些没有贡献的部分,或有些可危害组织整体的表现的冲突情况。高德拉特也知道如此的聚焦程序,需要佐以必要的全面思考工序,和决策支持系统,以能开发及利用支配系统之限制与非限制间的因果关系。
高德拉特博士称此新知识体系为『限制理论(Theory of Constraints)』或『TOC』。TOC的五聚焦步骤(Five Focusing Steps)能全面地分析与改进任何组织,包含:
步骤一:指出系统限制(为了组织达成更多目标单位)
步骤二:决定如何善加利用(不浪费)该系统限制
步骤三:所有一切配合上述的决定
步骤四:升级该系统限制
步骤五:假如在上一个步骤,化解了一个限制,不要让惰性成为系统的限制。回到步骤一。
过去三十多年来,高德拉特博士,TOC的创始者与越来越多的TOC使用者、实施者与学者,已创造出大规模的知识体系,基本上包含如何将五聚焦步骤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组织,不同产业类别及组织的不同部门(营运、财务、供应链、项目、销售、市场及人员管理)。还有,开发了一套全面的决策支持原理(有效产岀会计,Throughput accounting),及一组逻辑思考程序(Thinking process)和管理技能,可用于带动组织改革。
从哪里开始?
我们是否应该从立即可见的成效开始,还是最大的杠杆点开始呢?
将TOC五聚焦步骤应用于整体的改善,能有效地开启最大的内在潜力(即是,什么事妨碍公司有利成长的限制),对于整体供应链的改善更有效益。
下面的例子示范,当只应用在组织内的一部份与整体的区别,示范以五聚焦步骤开启之固有潜力的大小。
考虑一家公司,销售额是一百万,变动成本是五十万,营运成本是四十五万,和净利是五万,及二十五万的库存。
有时,公司的内部产能不足以满足订单需求,结果是更高的营运费用(加班等),甚至于流失销售(在需求淡季时,可藉多余产能来增加库存以最小化流失销售)。
应用TOC聚焦五步骤来改善营运管理的规划(planning)与执行(execution),称为鼓-缓冲-绳及缓冲管理,Drum-Buffer-Rope an Buffer Management),能降低由于内部瓶颈,而造成低有效产岀、长前置时间、差准时交货表现、较高营运费用及库存等主要因素。
这些原因包含生产过剩(overproduction),未同步化的优先级(unsynchronized priorities),在需求及/或供应上,对应变化性(variability)之无效力及无效率的缓冲机制,未聚焦的改善计划和局部优化/效率指标。
采用如此TOC的改善实施一般能揭露10-50%的保护产能,降低前置时间(库存也降低)在10-50%之间,同时大幅降低加班或赶工成本的需要。然而,除非这些”揭露”的产能能卖出或以较高价格卖出(基于更好的准时交货表现,或是更短的前置时间),唯一对于整体利润表现的好处是,降低加班和其他相关的赶工成本,和/或降低支付必要库存的利息费用。一般来说,每年这些就能节省大约一到二百万成本,或相等于增加20%-40%的净利。
那么如果将TOC五聚焦步骤应用到整体组织,会怎样呢?开发一套营业策略,目标放在提升销售,透过TOC措施以转变营运模式,与选定的目标市场,藉由建立、利用与维持一个决定性竞争优势(to build, capitalize on and sustain a decisive competitive edge within its target markets.)。
开发如此的策略是假设市场为系统限制,这是整体组织应该齐力配合的改善决策。而”决定如何善加利用系统限制”,表示指出那些顾客的重要需求(customer significant needs),如果能满足其重要需求,使的既有顾客买更多或售价更高(更好的善用系统限制的方式),和接着获得更多新顾客来买更多或售价更高(系统限制升级)。
当前 | %改变 | 未来 | |||
销售收入 | $100 | 100% | +10% | $110 | 100% |
变动成本 | $50 | 50% | +10% | $55 | 50% |
有效产岀 | $50 | 50% | +10% | $55 | 50% |
营运费用 | $45 | 45% | 0% | $45 | 41% |
净利 | $5 | 5% | +100% | $10 | 9% |
投资 | $25 | 25% | -20% | $20 | 18% |
投资报酬 | 20% | +125% | 50% |
图一:高杠杆作用 – 增加10%销售对净利与投资报酬的影响
考虑前面的例子,假如公司能利用改善的营运表现,对净利会有什么影响(较短的前置时间及更高的有效产岀),透过这些改善得到更多的销售及/或更高价格:
如增加11%销售额(销售之前隐藏的10%产能),没增加营运费用,而净利增加6.5百万或超过100%(销售增加到11百万,减去增加的50%变动成本)。
如增加100%销售额(销售之前隐藏的50%产能),没增加(或增加很少)营运费用,而净利增加50百万或1000%(销售增加100百万,减去增加的50%变动成本)。
如增加10%的平均售价(利用更高的可靠性或前置时间获利,或减少不必要的折扣价格),结果是净利增加10百万或200%(在增加变动成本或营运费用下,增加10百万的销售收入)。
净利增加的幅度示范一种良好的经营案子。为什么实施TOC应该总是采全面改善的策略,在足够大的市场上,聚焦于建立、利用及维持决定性竞争优势,且不耗尽资源与/或不冒高风险 – 这两个情况可危及致力于成为基业长青公司的持续成长。
开发与沟通和谐的策略与战术
组织中重要挑战之一是,定义与沟通必要与充分的改变,而这些改变的必要顺序,及组织中所有功能的相关贡献,和这些功能中的所有层级。管理者与员工不知道他们对组织目标的贡献(有什么该专注及什么不该两方面)、质疑他人对组织的贡献、由于权威与职责间的差距,而感到未被授权、面对局部与整体、短期与长期优化间的冲突,或因害怕失败能导致不和谐而不知所措,如此种种会危及达成组织目标。
近年来,高德拉特博士开始使用许多人认为是最有力的TOC思考程序,称为”策略与战术图(Strategy and Tactic Tree)”,以此克服这些”不和谐的引擎(engines of disharmony)”。对于每个建议的改变,这种思考程序不仅用于掌握特定的目标(策略或”为何 [what for]”),及必要行动(战术或”如何 [how to]”),而且陈述所有与此改变相关的假设性思考逻辑。
这些假设性思考逻辑包含为什么为了达到更高程度的目标,如此改变是必要的(必要假设,necessary assumption)。关于为什么策略是可行的,及为什么战术是最好的方式,或甚至是唯一达到目标的方式(并行假设,parallel assumptions)。还有一种假设或警告是关于为何这个层次的细节,还不是可行动的信息,而需要下一层级来确保充分及正确的顺序,以达成更高层级的目标(充分假设,sufficiency assumptions)。
下面图二是一个制造公司的策略与战术图例子。在这个S&T图的架构呈现上面三个层级,第二个层级一般定义”决定性竞争优势”,据此以期待的成长比率,提升销售和利润利,或可包含四个部分 “2.1:利用市场限制”,”2.2:改进效率/生产力”,”2.3:升级市场限制”,及”2.4:超越社会责任”。第三层级一般定义的必要改变为建立、利用及维持利润成长所需的决定性竞争优势。
这个S&T图中每一部份都详细定义,下图3.1.1的部分,详细描述为了达到卓越的准时交货表现,建立可靠性决定性竞争优势的逻辑。
图二:制造公司的策略与战术图范例
结论
瓶颈总是在瓶子的上方
改善组织或系统的所有部分是可能的。然而,关键是能够持续成长和拥有稳定性,任何组织能找到方法,以将其稀少资源(管理的时间与注意力)投入于目前限制或妨碍继续进步的部分,即是系统限制、杠杆点或最弱的一环。更好利用系统限制及/或升级系统限制,会改进系统整体的表现。
重点上,TOC指出妨碍组织(及个人)任何持续成长及稳定性的核心问题是,我们的无效假设思维,尤其在于该将注意力或资源聚焦于何处(及不专注于何处)。TOC提供一套务实的机制、证实过的逻辑性之解决方案,及系统思考,来帮助区别那些少数必须改进的部分,在更少时间获到更多效果。
过去三十多年来,TOC已成功地应用于可想到的大多数的组织型态。每个成功故事呈现当管理团队试图改善组织中的所有部分…可能成为不可能。当他们开始聚焦他们的时间,指出和只改进那些目前受限的表现(最大的杠杆作用),突然不可能成为可能…以更少时间得到更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