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分类

爱因斯坦的解题秘诀

iTOC
微信号:iTOC_Learn
简介:爱因斯坦曾经说过:假如他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去拯救世界,他会花55分钟在定义问题,只用5分钟找解答。

本文经中华高德拉特协会授权后转载,原文刊登于TOC电子报(www.toc-cga.org)第165期,2014年4月发刊。


爱因斯坦曾经说过『假如他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去拯救世界,他会花55分钟在定义问题,只用5分钟找解答。』 (Einstein is quoted as havingsaid that if he had one hour to save the world he would spend fifty-fiveminutes defining the problem and only five minutes finding the solution.)


这句话指出一个重点:在立即跳到解决问题之前,我们应该停下来,花时间与精力于加强我们对问题的理解。在此介绍十种技巧,可用于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,及掌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最关键步骤:『首先清楚地定义问题』


问题的定义是所有投入于问题解决工作的焦点,因而该尽可能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时间。通常看到的情况是,一看到问题就想立即找到解答,而忽视进一步清楚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。


我们常没觉察,解答的质量与对问题描述的质量息息相关。不仅是解答更加丰富及质量更好,而且更容易实现。最重要一点是我们有信心去面对值得解决的问题。


定义问题的技巧


好消息是以不同角度和观点来清楚定义问题,是一种能够学习和开发的技巧,以下介绍十种有效技巧以供参考使用。


1. 改变问题的说法(Rephrasethe Problem)


一位高阶经理带领部属进行脑力激荡,探讨『提升生产力的方式』,结果是部属们一脸茫然看着他。他改变说法『使你的工作任务更容易执行的方式』,得到络绎不绝的响应。

语文带有隐含的意思,因而影响到我们解读问题的结果。以上面的例子来说,『生产力』可能看是一种对公司的奉献牺牲,改成『使你的工作更容易』更像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,而公司还是受益。终究问题还是一样,但是个人听来感受不同。

自由地解读问题语句,练习改变不同的表达字眼,例如,拿一个单字,找出可替代的字,『增加销售』,将『增加』换成『吸引』,『开发』,『扩大』,『重复』等,并且观察不同的字,自己对问题的认知或理解的变化。所以,具备丰富的文字能力在此扮演重要角色。
 

2. 揭露与挑战假设(Expose andChallenge Assumptions)

每个问题,无论看来多么简单,可能背后有许多假设,而这些假设可能不正确,使的对问题的描述不充分或甚至被误导。

第一步是揭露不适合的假设并加以排除,尽可能写下想到的假设,特别是那些看似言之有理、不可违背或不可碰触的假设,

这样一来即能使手上的问题更加清晰。接下来是测试每个假设的有效性:想想假设可能不成立的方式及后果。结果可能令人吃惊,原来许多不正确的假设是自己强加上去的说法,稍加仔细检查必能安全地排除。

例如,假设你做餐厅生意,你的一个假设可能是『餐厅要有菜单』。这样的假设看似有道理,试着挑战这个假设,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生意模式,像是某家餐厅是由顾客告诉厨师想吃的菜。
 

3. 集结问题(Chunk Up)

每个问题是一个较大问题的一小部分,以相同的方式能够横向地揭露问题,就像上面挑战假设或转换文字的方式,能探索问题的不同面貌。

如果你感到太多细节难以掌握,或看问题太狭隘,可从更全面的视野来看事情,可提出像是:『这是什么的一部分呢?』,『这是什么事情的一个例子呢?』,或『这个背后的意图示什么?』

另一个看到问题全面的技巧是,将问题句中的字换成更广泛的用字,例如,汽车换成交通工具,电话换成通讯设备。
 

4. 分解问题(Chunk Down)

每个问题是一个较大问题的一小部分,也表示每个问题是由多个较小的问题组成。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较小问题,每个都比原来的问题更加特别或具体,能提供较多问题的内幕。如果发现问题范围太广泛或令人怯步,则将问题分解(使更加特殊)是特别有用。

有些能提出的典型问题,使问题更加具体是『什么是这问题的一部分?』,或『什么是这问题的例子?』。

就像集结问题,替换文字很有帮助,将广义的字换成特定的字,如,汽车换成小面包车,通讯设备换成手机。
 

5. 找到多个观点(FindMultiple Perspectives)

在急着找到解答之前,应该从不同观点来思考。以不同眼光观察问题是种好方法,能当下察觉新的、忽略的解决方针。

例如,如果你在做生意,想要提高销售。试着从另一个观点看这个问题,像是顾客的观点,可能是增加产品的功能,顾客就愿意付高价。

多次重写你的问题句,每次使用不同的观点。如,你的竞争对手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你的员工会如何看这个问题?你的母亲怎么看这个问题?
还有,想象不同角色的人会如何解读问题。如,一位政治家怎么看问题?一位大学教授怎么看问题?试着找出不同角色处理问题的不同与相同之处。
 

6. 使用有效的语言组织(UseEffective Language Constructs)

虽然没有以一概全的公式适用于呈现完美的问题句,还是有某些语言组织有利于提升表达的有效性。

  • 假设有各种各式的解答(Assume a myriad of solutions)。一个好方法是问题句以『用什么方式我可以…』开头,这个表达比『我能怎么…』好。上面句子暗示有许多的解答,不只一个或不是有没有。听来简单,预期的感受能帮助头脑找到答案。

  • 以正面句子表达(Make it positive)。负面句需要很多更强的认知力量来解读,可能使人退缓下来,或甚至于脱离思路。正面句不仅帮助找到问题背后的真正目的,也更具有激励性。例如,取代找到『戒烟』的方式,可能是找到『增加能量』,『长寿』,和其他更有价值的目标。

  • 以提问形式来表达问题(Frame your problem in the formof a question)。人的脑子喜欢提问。假如提出的问题是有力且具吸引力,人脑会想尽办法去回答问题。人的脑子一听到问题就开始工作,即使我们没察觉还是在工作。

    还有,试着使用下面的句型来重新组织问题句:


  • 『以什么方式(动词)(受词)(修饰语)(最终结果)』例如,『以什么方式摆放(动词)衣服(受词)更有吸引力(修饰语),能有更多人来购买(最终结果)?』
     

7. 制造吸引力(Make ItEngaging)

除了使用有效语言组织,还要使问题句能令人兴奋,因而处于最佳的创意状态来面对问题。如果问题看来很无趣,在保持原貌下花些时间增加些表达的活力,使它吸引注意力。例如,『增加销售』(无聊的感觉),改装『呼唤你的顾客』。『打造个人发展的网页』改成『给力满足的生涯成长』。
 

8. 倒转问题(Reverse theProblem)

当被一个问题卡住时,有一个技巧是倒转问题。如果你想要赢,找出什么会使你输。如果你在找增加销售的方式,找到降低的方式。然后,需要将解答倒过来执行。例如,降低的方式是不接触客户,倒过来是继续追踪打电话给客户,当从另一端看问题时,似乎这是显然的答案。将问题转向一开始可能不够直觉,却有助于发觉显然的答案。
 

9. 收集事证( GatherFacts)

调查原因与问题的状态。彻底调查问题的细节,如来源和起因。尤其当问题太过于模糊不清,调查事证比立即解决问题通常更有需要及利于找到有效答案。例如,问题是『你从不听我说』,解答不是显而易见。假如问题是『我说话时你不看着我』,那么寻找答案的思路清晰多了。

问你自己问题。什么是不知道的事情?你能将问题画出来吗?什么是问题的范围?保持好奇心。提出问题和收集事证。就是说一个完善定义的问题已是解决了一半的问题,可以说『一个完善定义的问题已不是问题了』。
 

10. 问题解决问题(Problem-SolveYour Problem Statement)

这看来像是个无限循环,要能『到达对问题的正确解读』本身就是一个问题。需要自由地使用任何创造性思考技巧。当然投入多少努力于定义问题,相较于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是难以平衡,通常是熟能生巧。


留下一个问题给读者:『知难行易』,还是『知易行难』呢?

往期回顾
返回顶部